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行业资讯

苗圩: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 "中国方案" 正重塑全球格局(2025 版)

发布时间: 2025-04-23 17:18:41 来源:南数网络
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关键节点,中国正以独特优势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新范式。 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、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在 2025 年 "数字中国创新发展峰会" 上指出,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 60 万亿元,占 GDP 比重达 42%,较 2020 年增长 53%,其增速持续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。这一跨越不仅是量的积累,更是质的飞跃 —— 中国在算力布局、绿色转型、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突破,正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 "中国方案"。

一、制度优势:从 "东数西算" 到 "全国一体化算力网"

1. 算力布局的战略重构
中国通过 "东数西算" 工程,构建起全球最大规模的算力网络。截至 2025 年,国家枢纽节点新增算力占全国 60% 以上,西部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 80%,形成 "东部研发 - 西部算力" 的协同模式。例如,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年均气温 15.3℃,结合间接蒸发冷却技术,PUE 值稳定在 1.12,较东部平均水平节能 30%。这种布局不仅解决了东部能耗瓶颈,更将西部可再生能源优势转化为数字经济新动能。
2. 政策体系的闭环设计
从《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到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实施意见》,中国建立了覆盖规划、建设、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政策框架。北京市 2026 年起对 PUE 高于 1.35 的数据中心征收差别电价,倒逼能效升级;福建省推行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标准,明确 2025 年 PUE 不高于 1.3。这种 "目标设定 - 标准制定 - 市场调节" 的政策闭环,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了制度范本。

二、市场优势:超大规模市场催生技术创新

1. 产业数字化的深度渗透
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:700 家标杆 5G 工厂通过智能化改造,生产成本平均降低 18%,产品良率提升 12%。在钢铁行业,"矿鸿" 系统实现吨钢能耗降低 8%;服装行业个性化定制响应效率提升 50%。这种 "技术创新 - 场景验证 - 规模化应用" 的路径,使中国在工业互联网、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。
2. 数字产业化的全球竞争力
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10%,电子信息产业增速领跑工业整体增长。在 AI 领域,自主大模型在核心工业场景渗透率超 30%,X 射线荧光光谱仪等设备的智能化升级使质控精度提升 30%。开源鸿蒙生态覆盖 10 余个垂直领域,设备搭载量突破 10 亿台,大幅降低中小企业技术接入成本。

三、数据优势:从 "数据大国" 到 "数据强国"

1. 数据要素市场的突破
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数据资源池,日均产生数据量超 5000PB。通过 "数据二十条" 等政策,数据确权、定价、交易机制逐步完善。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年交易额突破 300 亿元,探索出 "数据可用不可见" 的跨境流通模式。这种 "制度创新 + 技术保障" 的模式,为全球数据要素市场化提供了中国方案。
2. 算力与数据的深度融合
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实现 "算力按需调度、数据可信流通"。中国电信在贵州、内蒙古建立的 "云间高速",跨区域算力调度时延降至 10ms 以内;昆明国际通信出入口局支撑跨境数据传输时延低至 10ms,每节省 1ms 时延可创造数千万元经济价值。这种 "网络 - 算力 - 数据" 协同体系,使中国在 AI 训练、影视渲染等领域形成成本优势。

四、全球治理:从规则接受者到贡献者

1. 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提升
中国主导制定的《云计算基础设施能效评估指南》纳入国际标准框架,液冷技术方案成为全球标杆。在 6G 领域,中国推动的通感一体化、无线 AI 等技术写入国际标准,标准制定话语权提升至 35%。这种 "技术输出 - 标准引领" 的路径,重塑了全球数字经济规则。
2. 绿色低碳的全球示范
华为云贵安智算中心年减碳 81 万吨,相当于种植 3567 万棵树;秦淮数据环首都基地每 100MW 算力节水 88 万吨。中国通过 "东数西算" 工程,预计 2025 年减少碳排放超 5000 万吨,为全球数字经济绿色转型提供实践样本。

五、挑战与未来方向

1. 技术攻坚
在芯片、操作系统等 "卡脖子" 领域,中国需加快自主创新。2025 年国产芯片自给率目标达 70%,RISC-V 架构生态加速构建,有望打破 ARM 和 x86 垄断。
2. 国际合作
通过 "一带一路" 数字合作,中国在中老铁路跨境数据中心、中俄算力平台等项目中,推动算力服务向东南亚、中亚辐射,预计 2025 年对外算力出口额突破 500 亿美元。
3. 安全保障
构建 "主动防御 + 弹性恢复" 的数字安全体系,量子通信、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、政务领域规模化应用,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机制逐步完善。

结语

苗圩强调,中国数字经济的独特优势源于 "制度 - 市场 - 数据" 的三维协同。当贵州的绿电支撑起长三角的 AI 训练,当昆明的算力枢纽连接起南亚东南亚,中国正以 "东数西算" 为支点,撬动全球数字文明的新未来。这种 "规模优势 + 创新动能 + 制度韧性" 的发展模式,不仅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引擎,更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数字经济治理的新标杆。




(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仅供参考阅读,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、不代表任何立场以及观点。)
苗圩: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 中国方案 正重塑全球格局(2025 版) 第1张